声韵共生 跨界共研
——春季听课交流的收获与展望
音乐部 黄中琦
上周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课听课活动,这种跨专业的听课方式,有利于我们互相学习。下面结合本专业特点浅谈一下收获与展望。
一、听课观课收获
1.语言表达与发音
虽然说播音主持的发音位置与声乐的不同,但播音和普通话课程注重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感染力。这些技能对于声乐学生来说同样重要,特别是在演唱需要清晰吐字和准确发音的歌曲时。我们现在对于音乐表演专业高考班开设了普通话课,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声乐表演水平。
2.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参与听课活动也是与其他专业教师建立联系和合作的机会。通过交流教学经验、分享资源和知识,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3.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作为声乐老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艺术来自于生活,通过观摩其他专业的课程,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这种持续的学习过程有助于保持教学的新鲜感和创新性,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
组织定期的学习活动,如理论学习、业务讲座等,使教师们能够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按照教学视导的要求写备课。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如上公开课、主题音乐会等,让教师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学成果,同时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相互借鉴和学习,特别是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2.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专业乃至和其他专业教师应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教师们应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组织作品排练、合唱排练、器乐合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提高学术氛围,加强专业技能学习
为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及时更新技术理念,实施“专家引领计划”——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各种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
此次跨专业听课活动,深刻印证了学科融通对艺术教育创新的催化作用。未来工作中,我们将以构建常态化跨学科教研机制为抓手,通过理论共研、课程共建、师资共培的立体化路径,将跨界互鉴的思维转化为教学改革的持续动能。期待通过系统性推进教师发展工程与课程创新实践,使多元学科的智慧交融真正成为提升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质量、赋能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源头活水,共同书写新时代艺术教育守正创新的生动篇章。
